抗日战争期间,日本军队长期占领华北,并在那里建立了“华北驻屯军”。这支驻军并没有集结成一个强大的作战单位,而是将日本兵分散在华北的各个县城和乡镇。为了防守这些区域,通常只需要少数日本兵和一小队伪军股票低息配资,这样便能形成对一个县城的防守。正是这种松散的驻军模式,给了中国敌后抗日力量极大的活动空间和战斗机会。
自1939年起,八路军在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等地展开了敌后游击战,逐渐形成燎原之势,这让日军在这些地区苦不堪言。日军控制的各个县城几乎变成了孤岛,日军士兵既不敢轻易出城,也不敢深入山林,生怕遭遇伏击。
1939年春,八路军115师接到延安的命令,调往山东建立敌后根据地。当年8月,115师在山东梁山成功发动了一次围歼战,消灭了数百名日军。这场梁山围歼战成为抗战初期为数不多的“1对1”战斗,八路军与日军人数相当,却成功围歼了敌人,自己却仅有少数伤亡。
展开剩余83%那么,八路军115师的梁山歼灭战是如何展开的?这场战斗双方的兵力和装备有哪些差距?“梁山歼灭战”又对山东局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?
一、115师进入山东,日军严防死守
1939年春,由于全面抗战的持续,日本的国力逐渐崩溃,后勤支持不力,日军对中国内地的进攻也停滞了下来。尽管如此,日本仍控制着北平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、武汉、广州等主要城市,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伪政权,企图分裂中国,继续与重庆的国民政府对抗。此时,正面战场停滞不前,日军的补给线变得极其脆弱,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。
八路军的任务是发挥敌后游击战的作用,给日军制造压力。在这种背景下,1939年初,115师在陈光和罗荣桓的指挥下,悄然跨入山东,积极进行游击战。很多人可能对陈光这个名字不太熟悉,但实际上,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时期都有非常显赫的地位。原本由林彪担任师长的115师,因林彪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送往苏联治疗,于是陈光临时担任代师长,带领队伍开赴山东。
115师到达山东后,日军立刻得到了消息,但由于115师的行动迅速,他们在1939年初便取得了一些胜利。在鄄城和郓城一带,115师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,他们在郓城的“樊坝”战斗中消灭了数百名日伪军,接连打击了多个日军巡逻队。随着八路军的活跃,日伪军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。
当年春天,日军第12师团开始围剿鲁西地区的敌后根据地,日军动用了上万兵力试图合围115师,但最终在115师的英勇反抗下,115师成功突破包围圈。5月的“陆房突围战”成为抗战中的经典战例,虽然115师付出了代价,但他们的士气并没有受到重创。
二、日军进入梁山,115师围歼长田大队
三个月后,115师在梁山县境内遇到了一支日军运输队。这支日军部队隶属于第32旅团212联队,由50名炮兵和170名护卫队员组成,他们带着欧洲火炮,日军对此次行动高度重视。为了防范遭遇八路军的袭击,日军甚至派出了伪军和挑夫协同护送,人数增加到近300人。
然而,日军低估了八路军的行动速度。115师侦察员迅速发现了敌军的行踪,并报告给指挥部。经过分析,罗荣桓和陈光决定在梁山南部的独山附近设伏。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,115师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军,吸引日军注意力。8月1日晚,日军在梁山大路旁扎营时,遭遇了八路军的连续骚扰。第二天清晨,115师的伏兵已经就位,战斗即将打响。
当日早上9点,日军进入伏击圈,八路军骑兵开始开火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,日军指挥官长田敏江急忙指挥步兵坚守阵地,并调遣炮兵反击。可是他没意识到,自己碰上的是八路军的精锐部队,而不是零散的游击队。
随着战斗的展开,日军逐渐陷入包围之中。长田敏江错误地估计了敌情,一直试图通过冲击力突破八路军防线,但屡次失败。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,日军不得不向附近的独山庄撤退,然而八路军的主力早已在那里设下了埋伏。当天夜晚,115师发动了猛烈进攻,并且在第二天黎明时分彻底摧毁了日军的抵抗,长田敏江也在战斗中阵亡。
三、梁山歼灭战,打出八路军的威名
梁山围歼战的胜利,给八路军带来了巨大的鼓舞。日军共损失了230人,其中大部分战死,还有约十人被俘。八路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,包括步兵炮、山炮、机枪、步枪以及骡子等。虽然日军的指挥官长田敏江带领的仅是一个小型护送队,但这次战役却被宣传为“歼灭了一个大队”,迅速传遍全国,甚至蒋中正亲自发电祝贺。
此次战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胜利,它证明了八路军能够在平原地区实施成功的游击战,也为山东的抗日力量注入了强大动力。战后,当地百姓纷纷加入抗日行列,115师的兵力也迅速扩充,许多乡镇建立了抗日信息网络,极大促进了敌后抗战的发展。
梁山歼灭战的胜利,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。20年后股票低息配资,罗荣桓在回顾这场战役时表示,没有这次胜利,就没有后来的山东抗日根据地。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山东的抗战局势,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